文:阿廣
來源:創意廣告(ID:creativead)
在這場冰淇淋的“身份升級”熱潮中,伊利旗下冰淇淋品牌“須盡歡”,正以花式聯名新玩法,不斷刷新人們對冰淇淋的認知。從方特的夢幻樂園,到敦煌的千年壁畫,再到長隆的歡樂IP,它用一次次跨界證明:冰淇淋的終極競爭,或許不在舌尖,而在“想象空間”。
6月28日,鄭州方特歡樂世界,一場戰略合作發布會吸引了無數目光:須盡歡×方特聯名冰淇淋正式亮相。這款聯名產品不僅好吃,更好玩:將方特熊出沒經典IP形象通過3D立體技術呈現于冰淇淋上,讓消費者體驗“一口吃掉童話”的樂趣。聯名產品設計既保留了須盡歡標志性的“東方韻味”,又注入了方特特有的“童趣活力”,形成了獨特的“國韻+樂園”風格。
方特作為國內主題樂園的頭部品牌,去年客流量突破8000萬人次,而須盡歡則以“此刻盡歡”為品牌理念,兩者的碰撞,屬于在“歡樂”基因上的雙向奔赴。而這次合作,是須盡歡在“文旅+冷飲”賽道的又一次深耕,助力品牌從“網紅”到“長紅”持續升級。
都說“聯名一時爽,一直聯名一直爽”,過去一年里,須盡歡的跨界動作不斷:比如與長隆樂園合作推出8款聯名文創冰淇淋新品,造型涵蓋粉小琦、宇宙飛船、長頸鹿等樂園熱門IP,讓人耳目一新;與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“尋·桃杏不知春”冰淇淋,傳統團扇造型配合敦煌壁畫中的“九色鹿”,讓傳統文化成為舌尖美味。此外,須盡歡還曾與故宮博物院、陜西歷史博物館、南京博物院等合作,將國風美學融入冰淇淋。
須盡歡的聯名動作看似天馬行空,實則有著清晰的脈絡:它不是盲目追逐熱點,而是精準地圍繞“此刻盡歡”這一品牌理念,尋找那些能將“歡樂”具象化、場景化的超級IP。
擁抱文旅巨流,搶占情緒消費高地
無論是方特、長隆這樣的巨型主題樂園,還是敦煌、故宮這類承載千年文化的殿堂,每年都有千萬甚至上億人次的客流量,選擇擁抱這些文旅巨頭,意味著須盡歡能迅速拓展市場邊界,并且將產品融入到快樂或文化體驗這些“高濃度情緒”場景中。在人們愿意為體驗、為情緒價值買單的新消費環境下,須盡歡的這些聯動合作,不僅僅拓展了銷售渠道,更建立了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連接。?
洞察核心人群,滿足消費升級需求
與長隆、方特等主題樂園的聯名合作,是須盡歡對親子家庭與年輕游客“快樂消費”需求的精準捕捉。樂園場景下的消費者不僅追求解暑功能,更渴望情緒增值,一支融合樂園歡樂元素的冰淇淋,成了家庭互動、朋友社交的快樂媒介。通過綁定樂園打卡場景,品牌將產品轉化為“快樂體驗的一部分”,直接撬動年輕游客為趣味性、分享欲買單的消費升級需求。這種深度場景滲透,讓須盡歡在激烈競爭的冷飲市場中,以“快樂催化劑”的差異化定位搶占用戶心智。
以文化價值破圈,實現品牌升級
而和敦煌、故宮的聯名,則是一場對品牌文化價值的升級。當游客在千年壁畫前駐足,或在故宮紅墻下感受歷史時,一支以傳統文化為靈感的冰淇淋,早已超越食品范疇,成為消費者表達文化認同的符號。須盡歡通過提煉故宮、敦煌等IP的精髓,吸引了熱衷傳統文化的年輕圈層,也贏得了高凈值文化消費群體的青睞,使品牌從“冷飲賽道”升級為“文化消費”。?
頻繁且成功的聯名,為須盡歡帶來的遠不止一時的銷量與聲量,更是在消費者心智中刻下了長遠的印記。
?“須盡歡”三個字,源自李白詩句的豪邁灑脫。如今,通過一系列聯名,冰淇淋與這些美好的、值得分享的瞬間牢牢綁定,這個詩意的名字就被賦予了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嘗得到的鮮活內涵,品牌也就成為了“高品質國韻體驗”和“即時歡樂享受”的代名詞。這種基于場景和情感共鳴建立起的品牌認知,才是更珍貴更持久的品牌資產。
須盡歡的聯名,定義了“冰淇淋+”新玩法,也給冰淇淋行業指了條新路。冰淇淋不再只是解饞的零食,它可以承載更多東西:文化、社交、還有情感價值,變成了一種“體驗型產品”。這也為整個行業打開了思路:冰淇淋的競爭,應該延伸到產品功能之外,誰能在情感需求和文化認同上,打動消費者的心,誰才更有機會。
須盡歡與頭部文旅IP的深度綁定,不僅為自己開辟了增量市場,更推動了一個新興的“文旅+冷飲”賽道,讓冷飲品牌和文旅場景實現雙贏。這種“冰淇淋+文旅”的模式或許未來會吸引更多品牌加入進來,共同做大這塊蛋糕。
回到最初的問題:為什么現在的冰淇淋越來越好玩了?因為,它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解饞消暑的零食,而是融合文化、社交、體驗的新物種。須盡歡讓我們看到,一支冰淇淋的想象力,足以裝下一個樂園的夢幻,也能承載一個文明的重量,更能在每一次聯名中,不斷重塑品牌價值,甚至拓寬行業的邊界。
評論